联系我们

chucr@ahswan.com

热线电话

86-0556-2173435

数字技术助力监督提质增效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各项业务。实践中,如何深化数字技术实践应用,为监督执纪执法插上科技“翅膀”,助力纪检监察工作高水平发展?我们采访了三位地方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

  强化数字技术在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等工作中的应用,提升监督精准性实效性

  记者:信息化作为新时代具有创新特性、极具发展的潜在能力的监督手段,实践中,如何深化数字技术实践应用?

  朱永安:我们围绕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治理效能,将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优势与各类监督工作场景有机融合,打造基于苏州实践的“苏监云”数字化监督管理体系,持续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协调联动。在服务政治监督方面,建设决策部署落实平台,推动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巡察组等各类监督主体发挥数据源头作用,将政治监督的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内容数据化,将落实和处置过程流程化。比如,聚焦习对江苏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等重大任务,结合市委有关要求,从分解任务、厘清责任入手,细化监督清单,通过平台流转,动态跟踪,“闭环化”抓好落实。在服务日常监督方面,建设管党治党履责平台,围绕责任落实,通过日常履责监督、廉政档案等模块,压实党委、纪委监委和党的工作部门监督责任。在服务专项监督方面,建设正风肃纪反腐平台,以“建立比对规则、发现疑似问题、组织核查处置”为思路,强化分析、筛查、研判,系统分析数据背后的履责逻辑和行权规律,构建数据比对模型,推动从个案查办向类案挖掘延伸,更加有效清除存量、遏制增量,不断的提高问题纠治主动性、精准性。

  金焕民:我们不断深化数字技术在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等工作中的实践应用,努力为纪检监察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全量、全要素归集数据,是开展大数据监督的基础条件。我们通过浙江省一体化数据资源系统,定向归集整合涵盖行权、资金、项目等要素的基础数据,高标准打造温州纪检监察数据分仓。监督模型是大数据监督的核心,必然的联系到大数据监督察觉缺陷的精准性。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紧扣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明显问题,依托数字建模“技战工场”,零编程、可视化构建了一批优质监督模型,通过“数据碰撞”第一时间发现不正常的情况。大数据监督质效高不高,后续预警处置情况是重要的衡量标尺。我们构建了“预警自动生成—在线分办处置—个案整改反馈—开展专项治理—推动建章立制”的大数据治理管控机制,推进预警处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持续巩固拓展大数据监督成果。

  耿延强:我们在2021年就在桐城市、望江县、岳西县试点,探索小微权力信息化监督模式,启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全域试点工作,同时,紧盯社会关注热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托全市政务数据中心“城市大脑”,建设运行纪检监察智慧监督平台,通过数据碰撞、问题预警,逐步实现由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粗放监督向精准监督“三个转变”,监督效能不断的提高。比如,在政治监督方面,我们聚焦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对平台预警问题的分析研判,透过业务看政治,坚决纠正贯彻落实不力问题;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等重点任务,明确公务用车、为民办事、为企服务等14个权力运行事项,搭建83个监督模型,通过信息公开、数据比对、投诉办理等方式,为做实日常监督提供了重要抓手;注重系统分析、综合研判,针对问题较多、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等明显问题,在查处个案的同时,督促开展专项治理。

  朱永安:我们主动承接有关构建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的试点任务,运用“以权力线上运行为先导,以全面公开公示为基础,以群众诉求解决为重点,以数据分析研判为手段,以监督力量统筹为保障”的思路方法,加强整合集成、拓展运用,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健全基层监督网络。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是推动权力运行过程性公开与结果性公开结合,借助信息化系统,推动基层权力事项行使“在线”开展,进而实现权力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权力运行重要环节以及权力运行结果公开公示、阳光透明。二是推动问题诉求反映线上和线下结合,线上将平台接入苏州城市生活服务总入口“苏周到”APP,线下让平台进场所、跟活动、随权力。三是推动行业治理与区域治理条块结合,在开展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基础上,拓展研究重点行业、领域的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形成涉及整个公权力行使的大数据监督系统格局。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服务对象延伸到全市各类经营主体,持续提升监督工作的精度和服务经营主体的温度,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金焕民:我们坚持以信息化手段优化监督。高压态势下,“”问题不断隐形变异,贪腐手段持续翻新升级,一定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监督模式迭代升级,更精准高效地察觉缺陷。比如,我们针对对村巡察“巡不深”“巡不透”等问题,在乐清市试点“一体化”数智巡察平台,强化数据碰撞、智慧分析,对村巡察察觉缺陷数、移交问题线索数、立案数同比均大幅度增长,巡察震慑效应充分彰显。同时,坚持以信息化手段凝聚监督合力。构建系统集成、权威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工作,特别是基层监督还存在着人少事多、监督力量分散、监督成果无法共享等问题,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切实做到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比如,我们针对工程招投标领域监管不力等问题,积极地推进“公优廉一体化”数智监管平台建设,围绕招投标领域全周期业务流程,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贯通业主单位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责任,有效防范和发现公职人员插手干预招投标活动,以及企业围标串标、违法分包等难点痛点问题。

  耿延强:基层监督乏力的一个重要缘由是监督力量不足、权力运行不公开、群众参与度不高。推进基层监督信息化,既有利于打破数据壁垒、整合监督资源,促进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还能充分的发挥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推动监督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实践中,我们推进数据归集系统化,以智慧监督平台为例,我们同步建立了1个市级平台和11个县级子平台,健全“纪委监委牵头 职能部门配合”的数据归集机制,协调数据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提供基础数据,为监督办案查询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推进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运行中,把信息公开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40 N”权力运行清单,并采取“全面自查 网上抽查”方式,对村级每月公开信息情况逐个“过筛”,确保全面、真实、准确,切实做到部门交底、乡村“晒”权、群众知情。对平台发现的问题均建立台账,实行“分办、处置、跟踪”闭环管理机制,及时反馈、及时公开,实际做到实用、好用、管用。同时,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应用中,及时将平台嵌入手机端“皖事通”政务APP、微信小程序,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实现问题反映一点必达、问题处理一点可追踪。

  记者: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助力监督提质增效,让监督与治理同频共振,需要从哪几个方面着力?

  朱永安:要推动“大数据”和“铁脚板”双向奔赴。聚焦上级决策部署,围绕各类监督事项,市县两级将分析预警发现的问题派发给基层监督队伍,指导开展近距离监督。同时,基层监督队伍将日常发现的问题通过平台上报,为市县两级剖析共性问题、推动专项治理提供鲜活的数据来源。要统筹用好基层监督力量,围绕怎么样开展质效评价等问题,加大信息化建设,通过科学评价和管理考核,选树先进典型,对长期不履职、履职不到位的予以淘汰。要持续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系统性、规律性认识,把各部门权责清单、运行流程、风险点、防控举措梳理清楚,将制度规定转变为信息系统中的流程模块和控制节点,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的轨道。做好监督办案“后半篇文章”,用建模的思维不断丰富监督预警规则,使规则越来越精细,将制度的笼子在执行中越扎越牢。

  金焕民: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必须找准切入点、发力点,通过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推动监督融入治理,全面释放监督治理效能。要着眼于推动诉求表达便捷化,在拓宽监督渠道的同时,努力提升群众参与监督的主动性和便捷性。比如,我们开发上线“码上巡”平台,将专属二维码与巡察公告一同发布,实现问题诉求“码上反映”“一键直达”。要着眼于推动权力运行规范化,围绕权力运行重点事项以及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明显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全流程、全链条、全天候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确保权力运行可查、可控、可追溯。要着眼于推动查处惩治高效化,一方面坚持抓早抓小,通过精准预警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查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让广大党员干部感受到监督常在、震慑常在;另一方面坚持抓本治源,深挖预警信息背后的普遍性、共性问题,督促职能部门举一反三、系统治理,不断实现业务重塑、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

  耿延强:要按照“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的原则,注重巩固提升,拓宽平台应用渠道,健全信息共建共享共用机制,既运用平台有效服务监督办案,又从实践中把握规律,改进完善平台功能,开发更多监督指向明确、研判具体深入、线索精准高效的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双向促进、互助提升。要将智慧监督平台、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贯通融合、无缝衔接,有效融入数字纪检监察体系建设之中,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着力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监督网络体系,上下联动、同频共振,让监督更精准有效地融入基层治理之中,从而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准不断提升。(记者:李张光)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各项业务。实践中,如何深化数字技术实践应用,为监督执纪执法插上科技“翅膀”,助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我们采访了三位地方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

  强化数字技术在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等工作中的应用,提升监督精准性实效性

  记者:信息化作为新时代具有创新特性、极具发展潜力的监督手段,实践中,如何深化数字技术实践应用?

  朱永安:我们围绕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治理效能,将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优势与各类监督工作场景有机融合,打造基于苏州实践的“苏监云”数字化监督体系,持续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协调联动。在服务政治监督方面,建设决策部署落实平台,推动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巡察组等各类监督主体发挥数据源头作用,将政治监督的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内容数据化,将落实和处置过程流程化。比如,聚焦习对江苏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等重大任务,结合市委有关要求,从分解任务、厘清责任入手,细化监督清单,通过平台流转,动态跟踪,“闭环化”抓好落实。在服务日常监督方面,建设管党治党履责平台,围绕责任落实,通过日常履责监督、廉政档案等模块,压实党委、纪委监委和党的工作部门监督责任。在服务专项监督方面,建设正风肃纪反腐平台,以“建立比对规则、发现疑似问题、组织核查处置”为思路,强化分析、筛查、研判,系统分析数据背后的履责逻辑和行权规律,构建数据比对模型,推动从个案查办向类案挖掘延伸,更加有效清除存量、遏制增量,不断的提高问题纠治主动性、精准性。

  金焕民:我们不断深化数字技术在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等工作中的实践应用,努力为纪检监察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全量、全要素归集数据,是开展大数据监督的基础条件。我们通过浙江省一体化数据资源系统,定向归集整合涵盖行权、资金、项目等要素的基础数据,高标准打造温州纪检监察数据分仓。监督模型是大数据监督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大数据监督发现问题的精准性。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紧扣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托数字建模“技战工场”,零编程、可视化构建了一批优质监督模型,通过“数据碰撞”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大数据监督质效高不高,后续预警处置情况是重要的衡量标尺。我们构建了“预警自动生成—在线分办处置—个案整改反馈—开展专项治理—推动建章立制”的大数据治理管控机制,推进预警处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持续巩固拓展大数据监督成果。

  耿延强:我们在2021年就在桐城市、望江县、岳西县试点,探索小微权力信息化监督模式,启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全域试点工作,同时,紧盯社会关注热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托全市政务数据中心“城市大脑”,建设运行纪检监察智慧监督平台,通过数据碰撞、问题预警,逐步实现由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粗放监督向精准监督“三个转变”,监督效能不断提升。比如,在政治监督方面,我们聚焦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对平台预警问题的分析研判,透过业务看政治,坚决纠正贯彻落实不力问题;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等重点任务,明确公务用车、为民办事、为企服务等14个权力运行事项,搭建83个监督模型,通过信息公开、数据比对、投诉办理等方式,为做实日常监督提供了重要抓手;注重系统分析、综合研判,针对问题较多、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等突出问题,在查处个案的同时,督促开展专项治理。

  朱永安:我们主动承接有关构建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的试点任务,运用“以权力线上运行为先导,以全面公开公示为基础,以群众诉求解决为重点,以数据分析研判为手段,以监督力量统筹为保障”的思路方法,加强整合集成、拓展运用,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健全基层监督网络。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是推动权力运行过程性公开与结果性公开结合,借助信息化系统,推动基层权力事项行使“在线”开展,进而实现权力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权力运行重要环节以及权力运行结果公开公示、阳光透明。二是推动问题诉求反映线上和线下结合,线上将平台接入苏州城市生活服务总入口“苏周到”APP,线下让平台进场所、跟活动、随权力。三是推动行业治理与区域治理条块结合,在开展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基础上,拓展研究重点行业、领域的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形成涉及整个公权力行使的大数据监督系统格局。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服务对象延伸到全市各类经营主体,持续提升监督工作的精度和服务经营主体的温度,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金焕民:我们坚持以信息化手段优化监督。高压态势下,“”问题不断隐形变异,贪腐手段持续翻新升级,必须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监督模式迭代升级,更加精准高效地发现问题。比如,我们针对对村巡察“巡不深”“巡不透”等问题,在乐清市试点“一体化”数智巡察平台,强化数据碰撞、智慧分析,对村巡察发现问题数、移交问题线索数、立案数同比均大幅增长,巡察震慑效应充分彰显。同时,坚持以信息化手段凝聚监督合力。构建系统集成、权威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工作,特别是基层监督还存在着人少事多、监督力量分散、监督成果无法共享等问题,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切实做到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比如,我们针对工程招投标领域监管不力等问题,积极推进“公优廉一体化”数智监管平台建设,围绕招投标领域全周期业务流程,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贯通业主单位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责任,有效防范和发现公职人员插手干预招投标活动,以及企业围标串标、违法分包等难点痛点问题。

  耿延强:基层监督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督力量不足、权力运行不公开、群众参与度不高。推进基层监督信息化,既有利于打破数据壁垒、整合监督资源,促进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还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推动监督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实践中,我们推进数据归集系统化,以智慧监督平台为例,我们同步建立了1个市级平台和11个县级子平台,健全“纪委监委牵头 职能部门配合”的数据归集机制,协调数据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提供基础数据,为监督办案查询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推进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运行中,把信息公开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40 N”权力运行清单,并采取“全面自查 网上抽查”方式,对村级每月公开信息情况逐个“过筛”,确保全面、真实、准确,切实做到部门交底、乡村“晒”权、群众知情。对平台发现的问题均建立台账,实行“分办、处置、跟踪”闭环管理机制,及时反馈、及时公开,真正做到实用、好用、管用。同时,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应用中,及时将平台嵌入手机端“皖事通”政务APP、微信小程序,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实现问题反映一点必达、问题处理一点可追踪。

  记者: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助力监督提质增效,让监督与治理同频共振,需要从哪些方面着力?

  朱永安:要推动“大数据”和“铁脚板”双向奔赴。聚焦上级决策部署,围绕各类监督事项,市县两级将分析预警发现的问题派发给基层监督队伍,指导开展近距离监督。同时,基层监督队伍将日常发现的问题通过平台上报,为市县两级剖析共性问题、推动专项治理提供鲜活的数据来源。要统筹用好基层监督力量,围绕如何开展质效评价等问题,加大信息化建设,通过科学评价和管理考核,选树先进典型,对长期不履职、履职不到位的予以淘汰。要持续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系统性、规律性认识,把各部门权责清单、运行流程、风险点、防控举措梳理清楚,将制度规定转变为信息系统中的流程模块和控制节点,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的轨道。做好监督办案“后半篇文章”,用建模的思维不断丰富监督预警规则,使规则越来越精细,将制度的笼子在执行中越扎越牢。

  金焕民: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必须找准切入点、发力点,通过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推动监督融入治理,全面释放监督治理效能。要着眼于推动诉求表达便捷化,在拓宽监督渠道的同时,努力提升群众参与监督的主动性和便捷性。比如,我们开发上线“码上巡”平台,将专属二维码与巡察公告一同发布,实现问题诉求“码上反映”“一键直达”。要着眼于推动权力运行规范化,围绕权力运行重点事项以及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全流程、全链条、全天候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确保权力运行可查、可控、可追溯。要着眼于推动查处惩治高效化,一方面坚持抓早抓小,通过精准预警及时发现和查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让广大党员干部感受到监督常在、震慑常在;另一方面坚持抓本治源,深挖预警信息背后的普遍性、共性问题,督促职能部门举一反三、系统治理,不断实现业务重塑、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

  耿延强:要按照“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的原则,注重巩固提升,拓宽平台应用渠道,健全信息共建共享共用机制,既运用平台有效服务监督办案,又从实践中把握规律,改进完善平台功能,开发更多监督指向明确、研判具体深入、线索精准高效的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双向促进、互助提升。要将智慧监督平台、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贯通融合、无缝衔接,有效融入数字纪检监察体系建设之中,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着力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监督网络体系,上下联动、同频共振,让监督更加精准有效地融入基层治理之中,从而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的提高。(记者:李张光)

和为贵 智为上 信为本 勤为力

Harmony is precious, wisdom is supreme, faith is the foundation, diligence is str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