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银行数智风控:AI应用逐步深入
伴随着国家对数字中国建设顶层设计的出台,数字安全建设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网络强国成为中国数字安全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引。金融安全作为数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正通过强化人工智能风控模型、隐私计算、设备指纹技术、人脸识别、音视频审核等数字化手段,以增强风控能力。
2023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
交通银行行长刘珺透露,过去三年,该行科技投入年均增速接近30%,推进金融科技万人计划,金融科学技术人员数量较三年前增长近70%。截至6月末,该行金融科学技术人才占集团总人数6.51%。
2023年上半年,光大银行科技投入达到20.43亿元。2020年以来,该行累计投入超过190亿元;全行科学技术人员达到3408人,占全行员工数的7.27%,占比较年初提升0.52个百分点。
刘珺指出,科技对产业革命性重塑的作用愈发凸显,ChatGPT、量子计算以及核聚变等方面的突破,在这些变化中均能够正常的看到实体经济科技含量在增加,要求围绕着科学技术创新产生新的金融理财产品和金融服务,这将为金融业提供新的机遇。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利用科技赋能具体业务外,增强风控能力也是科技投入的重点之一。
《规划》中精确指出,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层次地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如工商银行披露称,报告期内,该行持续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包括深化电子银行限额分级管理体系落地实施,强化客户尽职调查,完善手机银行远程视频调额功能,进一步保护高龄高资产等特殊客户群体资金安全;持续提升欺诈交易风险识别与防控水平,应用风控模型、设备指纹技术、人脸识别、音视频审核等数字化手段,增强安全认证和事中干预措施。上半年,该行拦截欺诈交易超10万笔,避免客户损失近10亿元。
平安银行介绍了将智能风控应用于具体业务的细节,如对公风控方面,该行持续升级智慧风控平台,创新打造供应链场景“1个核心企业+N个关联企业”组装式风控模式,智慧贷后模块全面实现客户分层分类管理,提升风险自动化监测能力;2023年6月末,该行智慧风控平台实现约70%的标准化业务秒级出账,借助数字化手段贷后工作效率提升约50%。零售风控方面,构建了零售模型全流程管理平台,实现风控模型全生命周期精准管理,通过对风控模型持续定期的监控,形成对风控模型的全面管理、及时预警,有效提升风控模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北京银行指出,2023年全面布局智能风控。具体来看,该行全面布局智慧风控体系,加大模型研发验证应用,升级迭代“冒烟指数”风险预警模型,建成投产新一代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全力打造更精准、更加有效、更加数字化的风控体系。
近年来,银行持续加强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如2023年上半年,完成了人工智能AI大模型能力建设应用规划,在国内同业率先实现百亿级基础大模型在知识运营助手、金融市场投研助手等多个场景应用;与头部科技公司合作探索千亿级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创新应用实践,不断的提高数字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
关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情况,副行长张文武介绍,该行持续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当前AI大模型成为新技术发展热点,在分析和吸收行业前沿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百亿级模型训练体系和推理体系。在金融市场领域,实现由大模型辅助生成投资研究报告,相较于交易员人工研判更广更快更优;在网点服务中,通过大模型和文档搜索引擎相结合,构建网点员工助手,能够迅速准确解答员工有关制度要求、业务规则等方面的疑问。与此同时,工商银行也正在开展千亿级模型的引入研究。
建设银行披露,该行自主研发了人工智能平台,深耕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智能决策等五大领域专业能力,赋能客户精准营销、产品服务创新、数字化运营、智能化风控等领域。
招商银行在2023年中期业绩报中透露,将围绕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进一步释放全面上云的红利,加大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科技前沿领域的探索和应用,推动数据资产成为核心资产和关键生产力,高度关注科技带来的隐私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风险,提升治理能力,保证科技应用和业务发展的连续性、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