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hucr@ahswan.com

热线电话

86-0556-2173435

以“四个转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4年8月,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要求做到坚持全方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新征程上,一定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经济思想、习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全方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高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很明显的成效。坚持全方面转型,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以全方面转型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统筹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加强对企业和居民采购绿色产品的引导,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鼓励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全方面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快速推进生产服务绿色化,加强企业责任制度建设。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固态废料和新污染物治理。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不一样的地区、不一样的行业的发展实际,精准把握绿色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同时抓好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坚持协同转型,就是要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先行探索,确保不一样的地区、不一样的行业之间实现步调协调,以协同转型汇聚绿色发展合力。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空间协同。健全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进陆海协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产业协同。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培育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推进工业、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推动绿色数据中心、绿色基站等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扩容提速,逐步淘汰“老旧小散”设施。深化数字技术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建立健全数字化绿色化融合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发挥数字科技公司在绿色供应链、促进能源转型和传统行业赋能方面的带动作用。

  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第一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必须强化支撑绿色转型的科学技术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创新动能和制度保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方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

  强化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组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创新平台,着力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强化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资源节约集约与循环利用、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扎实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政策制度创新保障作用。强化绿色转型法律和法规支撑,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立法进程,深化执法监督。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深入推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和再利用模式。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节能降碳管理机制,支持节能降碳“诊断+改造”模式探索应用。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涵盖区域发展、产业体系、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消费模式、科学技术创新等不相同的领域,面临诸多内外部风险挑战。必须格外的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安全问题,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坚持以安全转型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加强清洁能源基地、调节性资源和输电通道的衔接协同,科学布局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发电,建设智能电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打造自主可控的绿色产业链和供应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有序、良性竞争。提升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对处置能力,形成全链联动的安全防护体系。探索区域间产业梯度有序转移的利益调整、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储备体系。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树立大食物观,拓展食物直接和间接来源,挖掘新型食品资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作者:蔡雪雄 丘水林,分别系福建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福建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和为贵 智为上 信为本 勤为力

Harmony is precious, wisdom is supreme, faith is the foundation, diligence is strength.